|
棕櫚油之王——油棕油棕為棕櫚科(Palmae)植物,是熱帶地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。原產于熱帶非洲西部和中部、南美洲的北部和中美洲,是原居民族長久以來的主要食用植物油。 由于油棕果實含油量高達50%以上,畝產油量是椰子的2-3倍,是花生油量的7-8倍,被人們譽為“世界油王”。 油棕不但是棕櫚油王,而且是南國熱帶風光美景的重要樹種之一。 它植株高大,樹形優美,油綠青翠的羽狀葉片美輪美奐,仿佛是一把抵擋炎炎夏日的綠色巨傘,在夏日里為人們提供休憩清涼方寸場所。 在地球赤道北緯10°到南緯10°的地區,那里全年高溫,終年雨水不斷,這樣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油棕的成長。油棕在亞洲主產地為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。 油棕用途廣泛,果肉榨取的棕油經提純味清淡,清如水,滑如脂,用它炸出來的土豆和方便面等食品,清香酥脆,美味可口,耐貯藏,東南亞人民早以把它視為上等的食用植物油。 棕油還是機械工業和航空運輸業必不可少的高級潤滑油。棕油的原油還可用于生產肥皂、香皂、洗滌劑和潤發酯,果殼可生產活性碳,其油麩可作飼料,花序汁可釀酒,葉片可用于編織。 成熟的果實加紅糖與水煮,待水煮干即可食用,果肉油而不膩,香甜爽口。油棕的根可用于消腫祛瘀。油棕樹是優良的綠化樹種,可用于群植或行道樹。 棕櫚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、消費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,與豆油、菜籽油并稱為“世界三大植物油”。 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為棕櫚油主要生產國,馬來西亞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出口國,國際貿易活躍。 我國是全球棕櫚油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之一,受棕櫚生長環境所限,我國棕櫚油產地僅分布在海南省一帶,且產量較小,目前我國棕櫚油基本依賴于進口。 據中國海關統計,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,中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棕櫚油用于食品加工業,其中近三分之二來自馬來西亞。 2019年3月,歐盟以棕櫚種植導致森林遭到過度砍伐為理由,宣布歐盟不再將棕櫚油視為可再生清潔能源,計劃在2030年前逐步停止使用棕櫚油作為可再生燃料。 這一計劃遭到了馬來西亞方面的強烈反對,認為這并非是“環!痹,而是歐盟內部的其他植物油或菜籽油利益集團推動的結果。 那么問題來了:為何一個棕櫚油就“點爆”了馬來西亞,為何馬來西亞如此“憤怒”?原因很簡單,因為棕櫚油對馬來西亞經濟至關重要! 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每年達到2000萬噸,占全世界總產的30%左右。馬來西亞棕櫚樹的種植面積約占全國耕地的一半以上,超過500萬公頃,是馬來西亞農業的主要支柱產業。 而且該產業也解決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馬來西亞人的就業問題! 如果歐盟真的限制棕櫚油的使用,那么馬來西亞65萬名種植棕櫚樹的農民和200萬依賴棕櫚油產業鏈就業的人將到致命打擊。 |